05
真正让门户死了个明明白白的,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。
手机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网络终端,被消灭的不是某种产品形态,而是整个基于PC和网页浏览的基础生态。
当时代变迁,战场都消失了以后,无论你当年战得轰轰烈烈,或是佛得一塌糊涂,都免不了消逝的命运。
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征,是封闭。
时代借着乔布斯的手,把原本互联互通的网络切割成了一个个局域网。本来在网页上呈现的信息,被打包装进了一个个App的孤岛。
这些孤岛上的信息在搜索引擎上不可见,也不存在于门户网站的超链接里,要获取它,就要在手机里下载对应的APP。
一批移动互联网原生产品也诞生了,它们完全基于手机打造,根本不做PC网页版,和门户还有搜索引擎彻底割裂开来。
门户网站的存在意义,一下子就没有了。每个产品都是独立的入口,再也不需要门户这样大而全的分发方式了。
在这个时代,门户再也不适合承载大量业务了。原先门户的功能和频道被逐个剥离出来,视频、论坛、教育、汽车、体育、股票都有了自己的独立App,甚至是独立业务线。
命根子没了,几家公司的焦虑一下子爆发了出来,它们疯狂地寻找一款移动端的杀手级入口产品,来避免被时代彻底淘汰的厄运。
毕竟门户可以死,公司不能垮。
网易先不管,丁磊这个时候正沉迷养猪无法自拔。
搜狐分家比较早,此前就剥离出了搜索业务的搜狗、游戏业务的畅游和视频业务的搜狐视频。
但搜狗一直被百度压着打,畅游出了《天龙八部》之后再无爆款。
至于搜狐视频更没戏,要知道,爱优腾和B站到今天都还没盈利呢,败家子业务,怎么可能帮搜狐翻盘。
而腾讯这边,QQ背着沉重的PC时代包袱、功能复杂,始终没能打磨出最好的移动端版本。
虽然预见到的新的风暴已经出现,马化腾也不想停滞不前,但手里始终缺一张通往新大陆的船票。
至于新浪,它是最焦虑的,因为它只有门户。而它又是幸运的,因为率先做出了新浪微博。
可以说,微博这个产品形态,同时具备了内容属性和适合移动端的轻量化特征,难怪四大门户一致认为,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杀手级应用。
他们判断的没错,围绕微博,几大门户展开了一场混战。
微博大战的过程我就不叙述了,简要概括就是新浪09年最先出手,打出名堂,腾讯、搜狐、网易纷纷投入资源加入战争。
张朝阳亲自上阵抓微博业务,亲自下场邀请明星入驻。腾讯则动用了4个业务部门联合开发运营腾讯微博,邀请了众多明星名人入驻,QQ导流就更不用说了。
在此之前,四大门户之间从来没有过一次如此全面的战争。
结果呢,搜狐微博在新浪微博面前走不过五个回合,就败下阵来。
丁磊口嗨了一下,表示要亲自督战微博业务,一转眼又回去养猪了。只有腾讯,给新浪制造了一点麻烦,那为什么又是新浪赢了呢?还是靠总编辑陈彤。
陈彤对这个产品非常明确,这不是什么社交软件,而是一个舆论场,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共话题空间。
在这个指导思想下,陈彤发动自己的编辑团队,近乎疯狂地拉人,搜罗各种意见领袖或者可能成为意见领袖的人,通过郭美美事件、「我爸是李刚」事件、药家鑫事件、动车事故等等,都成为了引爆微博的话题。
陈彤创造了微博的第一个巅峰时代——「围观改变中国」时代。只花了一年,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就超过了一亿。
可以说,打法最老派的陈彤,却无意中为新浪抢到了通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二等舱船票。
但最大的获利者是马化腾。
腾讯在微博大战中,骑驴找马,开发出了微信。
吴晓波的《腾讯传》一开篇,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:吴晓波采访马化腾,采访结束后,马化腾手把手教吴晓波下载微信,并且告诉他:因为微信,微博的战争结束了。
腾讯打破了头,发现自己手上,多了一张一等舱的VIP船票。
06
四大门户到了这个阶段,只剩下苦苦支撑的几个新闻App,还在坚守着当年的尊严。
然后,张一鸣就带着今日头条和他的算法,革了新闻行业的命,给四大门户的棺材钉上了钉子。
每个时代,信息分发的速度、精度、量级都要远超前一个时代。
回顾四大门户发展到如今,深刻印证了一条俗语:先胖不算胖,后胖压塌炕。
搜狐抓住了门户时代,靠着搜狗在搜索时代也吃到了红利,但最终倒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前夜。
如今,搜狐早已没落,只能靠张朝阳的四小时睡眠法才能吸引一点关注。看着从前的部下,爱奇艺龚宇和优酷古永锵纵横捭阖,不知查尔斯心里作何感想。
如果搜狐的游戏业务更成功一点,也许张朝阳会和现在的丁磊一样。
比起张朝阳,丁磊活得轻松很多,门户起家,又用游戏养活了整个公司。网易长期没有KPI,也没有严格的管理,可以任由中层团队发挥创意。反而诞生出云音乐,严选、有道这些丰富的业态。
只能说丁磊的脸比张朝阳大,可能更有福气一点。
新浪很幸运,在SNS时代得到了微博这样的大杀器。
但陈彤离开后,这家公司再也没有找回自己的内容属性,微博逐渐成为资本的斗兽场和饭圈的名利场。如今新浪所持有的微博市值,已经超过了新浪本身的市值。门户,终究成了新浪的负资产。
至于最晚入场的腾讯,只能说,有一个社交App,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的。
互联网诞生至今,业态花样百出,但究其根本,仍然是信息的创造和传递。
谁能更高效便捷地传递信息,谁就能掌握财富密码,成为下一个版本之子。
即使推荐算法已经能知道你的喜好、习惯、消费力,它也并不是信息传递的最终形态。谁知道未来的我们,会不会用上脑机接口,那时的信息又会以如何的方式,流向我们的大脑?
正因为如此,门户时代的故事才更显得可贵。
它是中文互联网的婴儿初啼,提醒我们,我们曾经有一个时代,我们需要自己动手寻找信息,需要自己树立知识的脉络,而不是像如今,任由算法把信息喂到我们的眼前。
科技就是这样,无论走得多远,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如何来到了现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