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研讨会,与大家一起探讨数字经济、数字金融发展的话题。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、数字金融。上周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,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,强调要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,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;同时,也再次强调要积极发展数字金融。刚才,各位领导和专家分享了精彩观点,听后很受启发。这里,我主要结合金融工作经历,就数字金融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。
01
首先,我认为现阶段我国发展数字金融有着非常适宜的内外部环境。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:
一是我国已经构建起强有力的数字金融政策支持体系。这里有一组数据,党的二十大以来,中央级会议学习或研究数字经济、数字金融的议题超过13次;党中央、国务院出台了16部涉及数字经济、数字金融发展的政策文件;31个省区市都已发布数字经济相关发展规划,其中22个省区市发布数字经济“十四五”专项规划,15个省区市在金融工作规划中将数字金融单独列出。可以说,我国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、从宏观指导到具体实施的多层次、全方位政策体系,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有力支持。
二是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,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。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发展,正在深刻改变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和业务形态。这些技术极大提升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,促进了金融服务的个性化、智能化和实时化,为数字金融的创新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。比如,AI技术推动了风险管理智能化升级,大数据分析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精准的市场洞察,云计算则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扩展。所有这些技术的融合与应用,正在推动数字金融向着更高效、更安全、更普惠的方向发展。
三是数字金融成为商业银行降本增收的重要抓手。当前,国内银行业面临息差持续收窄的经营压力,数字金融的兴起,为商业银行降本增收、转型升级提供了诸多富有前景的选项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成本控制、提高效率、精细风控等路径来锻造金融新质生产力,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和繁荣。据市场研究估算1,大数据、大模型的应用,可以帮助银行将交叉销售业务量提升10%至30%,信贷成本下降10%至15%,后台运营成本降低20%至25%。从某种程度上讲,数字金融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更好平衡功能性和盈利性的关键驱动力。
02
第二,从全球看,大型商业银行的数字金融发展呈现一些新趋势。
一是科技投入的角色定位发生转变。近年来,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积极部署数字金融发展战略,持续加大资金投入,科技预算年均增幅超6%。摩根大通2023年的科技预算高达153亿美元,占其营收的近十分之一。更重要的是,科技投入的定位已经超越了支持业务运作的传统范畴,转变为引领业务创新和转型的关键力量。国际大行通过加大科技投入,正在探索构建高度智能化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。
二是科技应用路径逐渐清晰,呈现出从外包到自研再到合作的演进轨迹。以AI应用为例,在发展初期,由于银行业在AI技术上的储备相对有限,相关业务往往选择外包给 科技公司。随着对AI理解加深和技术积累加厚,很多银行开始尝试自主研发AI解决方案,例如摩根大通、星展银行都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垂直大模型。未来可能出现一种情形,就是银行的核心、涉密业务的AI应用主要自研,长尾、泛化AI需求委托给专业AI服务商,同时,AI技术领先的银行,向外输出自身技术,构建AI金融生态。这可能大幅改变金融业的竞合格局。
三是科技应用场景正从业务体系的外围向核心渗透。这一进程不仅是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的象征,更意味着数字金融作为基础能力,正在重构银行业生态。在早期,数字金融主要在支付、客户管理等领域发挥作用。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接受度的提高,数字金融开始深入银行的信贷、投融资等核心业务,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,为解决信息不对称、风险管理和效率问题等提供了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。
四是数字金融“叙事能力”受到高度重视。数字金融的成功,既在于实践,也在于讲述。国际商业银行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场景,积极讲述它们在数字金融领域的探索与成就。摩根大通除了通过定期披露渠道发布数字金融进展,还通过组织论坛、峰会、产品发布会等多种形式,向投资者和公众描绘其数字金融的发展蓝图与市场潜力。其数字金融“叙事能力”已然获得了市场的正面反馈,2023年该行的股价表现优异,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优秀的叙事能力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,提升品牌价值,最终转化为市场优势。
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,也都在加快布局和发展数字金融。总体上呈现几个特点:一是注重战略引领。国内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发展中,普遍重视顶层设计,通过制定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目标、路径和期望成果,确保数字化举措与银行总体发展目标一致。二是注重通过机制创新提升效率。以工商银行为例,我们立足优化项目管理流程,采用“揭榜挂帅”的方式,确保核心资源高效投入到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,加速科技创新突破,显著提高了产品迭代速度和服务质量,形成了高效、敏捷的数字金融产品链。三是注重科技和数据双轮驱动。对外以手机银行、开放银行等多元化平台为载体,强化客户服务,拓宽市场边界,构建全面高效的数字金融服务网络;对内优化业务管理平台,提升运营效率,实现智能化集约化的经营管理。四是注重科技投入与人才培养。据统计,2023年,我国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总投入达到了1228亿元,较上一年度增长5.38%;科技人员总数突破9万人。五是注重稳中求进,前瞻防范风险。科技创新塑造新模式,也不可避免带来新风险。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前瞻性和系统性的应对措施,包括稳步推进信创转型、健全网络安全统筹管理、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等, 防范数字化转型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。
03
最后,我谈一谈商业银行在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,值得进一步关注的几个点,与大家探讨。
一是谋划数字金融能力建设的合理路径。数字金融的推进,不应被视为一场单纯的技术“军备竞赛”,而是一场旨在提升消费者服务质量和体验的战略转型。因此,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禀赋、业务所需以及监管合规要求,制定既务实又前瞻的数字金融发展路径。
二是及时构建数字金融收益成本评价体系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银行往往需要在技术升级、系统改造等方面进行大量投资。然而,仅仅聚焦于投入而忽视产出,会导致资源的不当配置和战略方向的偏离,甚至造成财务损失。因此,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,需要从成本和收益两端进行系统考量,构建客观的收益成本评价体系,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财务分析,理性评估技术应用价值。
三是加强数字金融的对外开放。从宏观看,数字金融的对外开放要融入国家制度型开放大布局中,通过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、加强数字金融监管合作等方式,构建更加开放、透明、规范的金融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,助力金融强国建设。从微观看,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放应用程序接口或搭建开放平台,与金融科技公司、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等形成生态合作,繁荣金融科技市场,丰富银行的产品和服务,实现银行、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多赢局面。
四是积极参与全球数字金融治理。数字金融已成为全球金融合作和竞争的新赛道。数字金融的兴起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地理界限,使得风险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,而国际合作将成为有效风险应对的关键。同时,全球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,要求建立统一、明确且具有前瞻性的标准体系,我国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参与到全球数字金融的标准制定、技术规范等治理活动中,抢占发展主动权。
数字金融发展需要的不仅是技术革新,更是理念升华,它牵动着金融业的持久繁荣,更关乎金融体系的稳健与未来,需要我们共同探索。期待今后与大家持续深化交流。